信息减负练习:现在就看(第二期)
从创伤理论的角度看来,种种“人格障碍”的形成,或许都可以理解为是对某一种生存策略的过度的、僵化的使用。前段时间在团督课上老师讲,创伤的影响是我们被迫只能选择一条道路去应对环境中的种种事件,而疗愈的过程就是找到更多条道路的过程。
从创伤理论的角度看来,种种“人格障碍”的形成,或许都可以理解为是对某一种生存策略的过度的、僵化的使用。前段时间在团督课上老师讲,创伤的影响是我们被迫只能选择一条道路去应对环境中的种种事件,而疗愈的过程就是找到更多条道路的过程。
和叙事疗法相似,焦点解决治疗也质疑 “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说法,不用问题、疾病来定义个体——我们把这种视角称之为 “去病理化” 的视角。为什么不把来求助的人当病人看待呢?因为焦点解决治疗相信个体的复原力——每个人本质上都有自己的能力、资源和优势来突破困境,而当下只是暂时由于社会架构等影响而失去了能力感。
固然影片中的一些场面好得有些一厢情愿,令人有童话或梦境的感觉,但回到常常支离破碎、人人捉襟见肘的现实,我们仍旧可以去想:今天我们要向着这个理想国,怎样迈开一个小小的步子?我们如何能够转变文化对于 “疯人” 的态度,不让他们因社会隔离和驱逐而被更深地关进自己的幻想世界?
叙事疗法的优势在于对社会建构的洞见——叙事治疗师们敏锐地看到,所谓的 “问题” 并不是某种固定不变的现实,而是在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脉络中建构出来的。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叙事疗法能够帮助个体看到自己本身并不是 “有问题的”,相反则是书写自己生活、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从而极大地发掘人本身的资源、能力、知识。
这两个月读书不多,一时兴起读了一本科幻短篇集,还有一本科幻长篇读着索然无味,放下一阵就好久没拿起来。也有连绵读了几个月的书。最近开始做线上的读书小组,在谈话中延展对一本书的体悟,很喜欢这个过程。
我相信,心理健康行业中不同的形式与其说互相冲突,很多时候是互相补充的。从危机干预、自助资源、团体工作、药物治疗到谈话咨询,如果助人工作能够形成千丝万缕、彼此支撑的系统,那就再好不过了。
读书笔记|反馈的波纹:《5%的改变》 Read More »
读了很多本石黑,常常前面五分之四让我读得困惑甚至无聊,但是在结尾处忽然给我来个大爆炸式的峰值情感体验——有点像我一直以为自己在走平路,可其实我已经不知不觉到了很高的地方,然后忽然发现自己在坠落悬崖。最近读的一本是他最早写的《远山淡影》,断断续续读了很久,到将近结尾忽然读出满纸寒气逼人;印象更深的是读《被掩埋的巨人》,读的途中一直想要放弃,然后结尾忽然强烈地感到悲恸,合上书愣了很久。
四、五月读书记录:何以抚慰精神世界? Read More »
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不过三月是精神状态还不错的一个月。这个月的书读得非常 “存在主义”,让我意识到,只有我直面那些让我感到恐惧的 “存在之事实”,我才有可能真正拥抱与此相伴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