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边看边写。我点进各种文章、打开各种窗口的速度怎么就那么快呢?
受益匪浅的阅读,也再次让我感到“分享我所知道的事”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如果能多少减少一点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信息差,帮助来访者更有效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大程度地从咨询或其它疗愈服务中受益,那就太好了。
Show Your Work! by Austin Kleon
第一遍读这本书就很有启发。今天重读了关于“分享他人的作品”一节,作者认为好的分享不但应当指向原作者,也应当告诉人们,作者在何种语境下产出了它,以及为什么它对我、对你是重要的——就好像在博物馆里将这件作品展出时,要贴上小标签,进行说明一般。
DBT Skills: PLEASE for reducing emotional vulnerability
看到一张关于“PLEASE技巧”的截图,就去搜了搜相关信息,发现它是辩证行为疗法(DBT)中的一种技术,旨在帮助我们降低情绪脆弱性/易感性,更好地应对情绪的惊涛骇浪。说英语的人们真的好喜欢用首字母缩写啊!
PLEASE指的是:
PL:治疗身体疾病(treat Physical iLlness)。(去看医生对我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我的办法是请关心我的人来督促我做这件事。)
E:平衡膳食(Eat balanced meals)。
A:避免影响和改变情绪的物质(Avoid mood-altering drugs)。
S:睡觉(Sleep)。
E:锻炼(Exercise)。(这篇博客中作者特别提到,“锻炼”对很多人来说本身可能就是引发焦虑和困难的一个词,把它换成“让身体动起来”或许更好。我自己就觉得去户外散步很有帮助。)
很清晰的讲解,适合想要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这里面讲到的主要内容我都比较熟悉了,其中有一点我觉得讲得特别好:边缘性人格障碍以及其它的人格障碍的表现,读起来或许都会有点熟悉,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在自己身上发现相似的心理或行为模式;而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的状况,其实就是比普通人更极端的状况。比如,我们都会恐惧被抛弃、恐惧关系的结束,并为此而痛苦,只是当这种恐惧和痛苦到达一定的临界点,可能就超过了一个人能够自己处理的限度,就需要更多的支持、帮助和干预。
从创伤理论的角度看来,种种“人格障碍”的形成,或许都可以理解为是对某一种生存策略的过度的、僵化的使用。前段时间在团督课上老师讲,创伤的影响是我们被迫只能选择一条道路去应对环境中的种种事件,而疗愈的过程就是找到更多条道路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