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由于自己多少感到紧张不安的缘故,反倒非常需要逃离到虚构的紧张不安的世界中去,于是一口气读了许多推理、悬疑小说。显然,它们并未缓解我的不安,充其量是在那些时刻暂时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而已。恐怕这行为近似于饮鸠止渴吧。话又说回来,我对这些小说总体而言还是抱有很高的赞赏。
另外,本月读完了一本读了挺久的口述史,十分喜欢,打算作为长期库存。还有一本心理咨询师的自传,也打算以后重读。两本读的都是英译中的本子,虽然读来觉得译得很好,不过下回还是读原文吧。
洛莉·哥特利布《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张含笑译,果麦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
心理治疗师写的自传性作品(当然,正如作者指出的,必然有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而作出的对事实的调整),故事性一流——作者曾在好莱坞做职业编剧的经历想必在这点上起到了很大作用;翻译也流畅易读。
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情绪:强烈的感动;仿佛自身也身处安全空间而引出的情绪释放;对职业追求的一次自我肯定;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期待。
成长的故事多么艰难、混乱、悲伤却又美妙,最棒的一点是它不只属于年轻人。
–
贺萧《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张赟译,人民出版社
读完此书使我分外感慨。距离我最初看到书名就产生兴趣、把它放进我的阅读书单,估算来已经过去有十年时间;相比之下,慢慢啃完它所花费的几个月反倒是弹指一挥间了。从题材的选择、“跑腿的苦活” 和对历史与记忆的精彩论述来说都是令人尊敬、感激的作品。
正如老话说 “历史如同异乡”,不仅对我这个世纪末的中国女性读者如此,对书中的叙述人——历经苦难而慷慨地留下她们的叙说的集体化时代的女性——来说,自身的过去似乎也一样成为难以触及的异域。对此抱持敬畏——换句话说,对我们也许永远不可知、不可追溯的那一部分过去抱持敬畏,也是重要的态度。
在今后我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我还会回访此书,以获得启迪与鼓舞,在这条曲径通幽的道路上走下去,去记录声音微小之人的历史。
–
由于坚持要在读文字的同时找出所介绍的乐手的作品来听,一本小书也磨磨蹭蹭读了好久。作为爵士乐门外汉,即使跟着本书去听了好多作品,结束之后的印象仍旧是模模糊糊的。不过相遇过一次的音乐人,再次相遇就是故友了,不是吗?
–
气质独特的城市寓言,冷静的讽刺和天真绚烂的幻想映照出小工马可瓦尔多局促地生活着的城市。
读来时时微笑,甚至羡慕起马可瓦尔多随时企盼着、向往着,随时向着城市的某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动起来的脚步;又不免觉得悲伤,因为那些蘑菇、那些泡泡、那场把世界变得全新的雪,最终要落在、消失在灰暗、残酷的城市。
–
初次读吉本芭娜娜,此前也只是对这个名字略有耳闻。不清楚是什么样的作者和故事,也没什么理由,只是在一个深夜感到孤独和不安,就读了起来。恰好切中我此刻心中的隐痛,这样的阅读体验总让我觉得和书本的际遇是奇迹般的事。
即使是亲密的朋友,也有无法向对方诉说的事、有不愿意暴露出来的脆弱;正因如此,书本的忠实和坦诚总让我心怀感激。即使写出那些话语的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我也能从留下的话语中感受到切近的、鲜活的心灵。
–
达芙妮·杜穆里埃《此刻不要回头》,于大卫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令人感到压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看完之后心头充斥一种沉重的疑惑。相对而言最爱《此刻不要回头》,然后是《边界内外》和《突破》。
我极爱《蝴蝶梦》,以至于总以为那是杜穆里埃的唯一作品;此次让我感受到了和她的长篇作品截然不同的风味。
–
以下几本都是推理小说:
很明显致敬经典的作品,非常聪明巧妙,尤其在于它亦真亦幻,真使我一晃神想 “哎,这故事不会是真的吧?” 谜题的设置和解决也层层推进,是不错的推理阅读体验。
–
读的第三本阿加莎·克里斯蒂,比《东方快车》更好,不仅在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出场和塑造方式也更成熟,令人印象深刻。谜题巧妙又蕴含着无尽的悲哀,凶手的形象则令人相当难忘。几场关键对话不但草蛇灰线、一语双关,而且富有人情味,令人叹息。
–
很有趣味,并且严谨工整。可惜我以前就读过这一类诡计,所以很早就在心中隐隐猜到谜底,少了揭开真相之时那种大吃一惊的体验。不过慢条斯理的逐步推敲还是值得一读。
–
于情于理都丝丝入扣的故事!侦探的角色未免有落入俗套以及过度神化之处,不过着眼描写几个重要人物的心理需求和变化,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作者显然有针砭时弊的追求,也期许通过笔下人物传达对于正义与良善的思考,这种责任感总令我对写作者印象加分。另外,也是一堂不错的网络安全课呢!
–
带劲!多重身份诡计和叙述视角的几次转换,推理读者都很熟悉的搭档作战,香港这个残酷都市的浮光掠影,悬疑感和时不时加快节奏的动作情节,外加对大卫·鲍伊恰到好处的引用,是一场足够惊心动魄又留有余韵的旅程。
和《网内人》类似,作者引入了刑侦之外的专业领域知识——此次是精神科,主要引读者关注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这又是跌宕情节之外的一重人文关怀。不过总要说,确实把这一种障碍过于戏剧化了一点,娱乐程度大于帮助读者实际了解问题。
–
从谜题设置和揭露的节奏上来说并不算上佳之作,结尾部分有足够多暗示使读者能提早半步猜出核心诡计,因此并未如期待那样获得头皮一炸、脊背发凉的那种阅读体验。虽说如此,“钟表馆” 这个大型机关、也是极为奇诡精巧的建筑构想不能不说使人印象深刻(尽管作为密室类故事,它的一个细节很难不使人失望)。作者对于声音和画面、以及人物情绪的刻画也很好地营造了紧张感,鲜活生动,令人遐想如果能拍成电影该会多么具有冲击性。与其说作品的推理令我拍案叫绝——虽然确实有令人叹服之处——不如说全书展现出的哀思、绝望和苦痛,才真正使它牢牢扼住我这个读者的咽喉。
本作从审美上也可说相当 “日式” ——其中的重要人物几乎个个展现出近乎疯狂的偏执,而最终落入惨烈凄美的命运中。用本作的侦探鹿谷门实的话说,这是在社会的条条框框之中,人们拼命想要逃离而生发出的 “孤独的幻想”、是 “噩梦” 一样的东西。
夜晚读完此书,我惶惑不安,大梦一场,醒来已不记得梦中情节,只觉得自己彻夜殚精竭虑。这本小说很难说是我推崇备至的那类推理作品,但确实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
目前在读的有两本长篇小说、一本短篇小说集、一本历史通识读本和一本文化评论。总是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不过能读就是快乐的事,还是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吧。
– 🐳 –